close

 

 

 

 

不一樣的兄弟情 鐘友聯

 

 

刊載日期:2008-12-16 

 

 


我們六個兄弟,一個妹妹,散居各處,各忙各的,父母還在世的時候,父母是我們的重心,老家是我們團聚的地方。父母往生後,我們兄弟頓時感覺失去重心,警覺到我們兄弟不能因而失去凝聚力。於是提議,每年的除夕,輪流到兄弟家去圍爐團聚。現在每年的除夕、清明節、父親忌日、母親忌日,就是我們兄弟團聚的日子。
除了這四個固定的節日聚會之外,當然還有很多機會可以相聚,為大哥二哥七十祝壽時,已是三代團聚,子孫滿堂了。這次二哥主辦,慶賀三哥蒙馬總統拔擢入閣,我們兄弟又有了團聚的時刻了。
每次聚會的時候,總有數不盡的陳年往事,說不完的童年趣事。每次兄弟的聚會,就是我們憶念父母的時刻。每一件陳年往事,都有父母的影子,每一個童年故事,都反映農家的生活,父母的辛勞。二哥一句一句地說出對父母的憶念,字字打動我的心坎,當他說到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時,我的眼略v忍不住奪眶而出了。
我們兄弟大小相差二十歲、每個孩子跟父母相處的環境,略有不同。二哥在我們兄弟中,天資最聰明,小學是第一名畢業,榮獲縣長獎,現在是我們兄弟中,人生目標最圓滿的,子女均己成家立業,兒子是執業醫師,而且已經有了聰明的長孫,十全十美,已經別無所求了。最能得到父母歡心,就是二哥這一房,孫子是醫師,曾孫又已經長這麼大了。
我們兄弟,在父母心中、左右鄰居的眼中,大概是乖乖牌的孩子。我的一生,也是平凡過日子,沒有特殊的表現,沒有做過讓父母特別高興的事,唯一的一件事,就是我買了這塊山坡地,父親認為我做對了,我想這是農人對土地的感情,所以他會感到高興,每次到台北來,我一定會帶他到山上住一晚。
後來堂兄那一房,小孩經商失敗,負債累累,必須變賣祖產。父親告訴我。
「我們兄弟一人出一百萬,把那塊土地買下來。」我跟父親這麼說,一人的能力辦不到,只要我們兄弟合作,一定可以辦到。父親聽我這麼說,很高興。我知道,父親捨不得讓祖產流落他人之手。
「可惜你們公務人員,不能買農地,無法過戶。」過了幾天,父親又打電話來。
當時法令尚未修改,只有自耕農才能購買農地。
「沒關係,就登記在之怐漲W下就可以了。」我這麼說,父親聽了很高興。
「您們兄弟很團結,我很高興。」這也印證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。
我知道能夠把那塊地買下來,是父親的心願。做子女的,應該好好滿足父母的心願。
在我們兄弟相聚的時刻,往往會想到父母,只有那些陳年往事,才是我們的共同話題。在我們憶念父母的時刻,出現的往往是一些辛勞的畫面,難免會營造出傷感的情緒。因此,在我們兄弟難得歡樂相聚的時刻,我盡量去憶想那些,得到父母歡心的往事,想著想著,還是不禁唏噓,要是親愛的父母,還在我們身邊,大家一起歡樂,不知有多好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隱逸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