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地瓜盆栽
地瓜大翻身 2010/3/10金門日報副刊
作者鐘友聯
最近常吃地瓜,外出各地,只要看到地瓜,就會買回來吃,可以說已經吃遍了台灣各地所產的地瓜。地瓜好吃,而且近來又流傳著,地瓜是非常好的養生健康食品,而且不貴,又好處理,因此我們也就天天吃地瓜了。台灣各地都有人種地瓜,但是並非每個地方的地瓜都好吃,農作物與環境、氣候、土壤的特性有關係,會影響到農產品的品質,農人也了解到這個因素,掌握自己適合的作物來種植,我們到各地,只要發現他們主打的大宗主要作物,那個品質,大概錯不了。
我們到竹山去,在路旁就可看到,家家戶戶都在賣地瓜,那是賣給過路客。金山地區也適合種地瓜,現在已經發展成地瓜節了,辦得有聲有色。
地瓜是不是好吃,除了與產地有關之外,跟品種的不同,大有關連。白地瓜,紅地瓜,紫地瓜‥‧‥‧‥等等,在我們吃過那麼多不同的地瓜後,我們還是偏愛紅心地瓜。
地瓜,我們小時候把它叫做番薯,這是非常不起眼的農作物,在窮苦的農家,這是人豬共享的食物。地瓜飯是小時候吃到快膩的食物,農家的婦女很了不起,掌控一家的經濟,稻米的價格好,表示收成少,稻榖盡量留著出售,餐桌上,很自然就是地瓜多米粒少了。
我小時候的農家,種二季水稻,冬季雜作,以地瓜為主。印象中,過去地瓜很少有買賣,都是自已吃和養豬之用,吃地瓜是窮苦的象徵。地瓜收成之後,部份囤積起來備用,部份剉成籤條狀曬乾,可以長久儲存,當豬飼料。
我對地瓜的印象,不僅僅是吃地瓜飯而己,也是我扮演父母小幫手的重要工作之一。從種地瓜開始,我就跟在父親身邊,當個小幫手。種地瓜的時候,父親拿鋤頭,往地上砍下去,此時我要趕緊拿起地瓜苗,往鋤頭邊放下去,父親將鋤頭拔起後,地瓜苗正好被土蓋住。不要小看,這個看似輕鬆的工作,對一個小孩而言,做起來是緊張萬分,動作要拿捏得很準,太快了怕手被鋤頭砍到,太慢又怕父親生氣,而且又低身彎腰,頭又怕被鋤頭打到。工作完成,也是累到頭昏。
地瓜的收成,我也是要參與。以前家裡種一種很大的地瓜,現在很難看到,這種地瓜,父親自已用鋤頭挖,我跟在旁邊撿地瓜,另一種小地瓜,則用牛來犁地,我們全家大小都要跟在後面撿地瓜。最後還要挑地瓜回家。
剉地瓜籤,則是由母親擔綱,由她來剉地瓜籤,父親和我們小孩,分別用畚箕將剉好的地瓜籤拿去攤開,在陽光下曬。遇到西北雨的時候,又要趕緊收起來。
這是我小時候的地瓜生活。
沒想到這麼不值錢的地瓜,現在已經大翻身了,已經是人人愛吃的養生食物了。而且品種不斷地改良,品種越來越多,食用方法也呈多樣化,童年的焢窯繼續存在,成了休閒有趣的活動,而且也運用科技方法,製成零食,成了休閒食品。
同樣一個農產品,古今差距大,過去吃地瓜是貧窮的象徵,如今吃地瓜成了高級的享受。
跟地瓜一樣大翻身的,那就是地瓜葉了。我小時候,雖然是在農家長大,但也沒聽說過,有人在吃地瓜葉,那完全是豬在吃的食物。可是現在都市中的人,十分流行吃地瓜葉,會流行吃地瓜葉,當然也是因為有益養生之道了。現在只要和養生扯上關係,只要對健康有益,或是可以療病,那就可以賣到嗄嗄叫,普遍被大家接受。不過,地瓜和地瓜葉,的確好吃。
當菜來食用的地瓜葉,那是特殊的品種,葉子好吃,但是不結地瓜,與過去給豬吃的地瓜葉是完全不同了。
有一次,朋友帶我去菩提藥師寺,拜訪妙祥法師,參觀他的藥圃,他懂草藥,也會製作古早的青草茶。當我看到他種了十幾種的地瓜葉,眼睛為之一亮,真的是具足五行的地瓜葉,什麼顏色的地瓜葉都有,紅色,黑色,紫色,黃金色,最特殊的竟然還有彩色地瓜葉,真是見所未見,大開眼界。法師慈悲,知道我喜歡,特別每種剪下幾段,讓我帶回家當種苗。要種活地瓜葉很簡單,但要長久照顧,那就很難了,不出幾年,全死光了。
這麼多種地瓜葉,不結地瓜,當菜也不好吃,老法師是用來煮青草茶之用的。
現在每天吃地瓜的時候,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種地瓜和採收地瓜的情形。農家的小孩,每天扮演父母小幫手的角色,在烈日下工作,現在想起來,也許很辛苦,不過當時並不覺得苦,都認為是應該的,只是工作做得很緊張,怕工作做不好,讓父母生氣,得不到父母的歡心。
不管如何,小時候的種種,現在回想起來,都是溫暖甜美的記憶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