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得一見的水牛沐浴圖
叫賣聲的感動 鐘友聯
刋於更生副刋
很久沒有聽到流動的叫賣声了。
在大都會中很難聽到,遷居山中,算是鄉下了,也是不容易聽到。偶而聽到修理紗窗紗門的叫賣声,引起許多回憶。主要是,傳統的叫賣声,越來越難以聽到。
偶而聽到收買舊電視,冰箱,電腦的叫賣声,跟傳統的「古物商」,收買「歹銅舊錫歹鐵仔」,也是大異其趣。
傳統的叫賣商,都是用人力推車,脚踏車,而現在則是使用發財貨車,用錄音,擴音器叫賣。
傳統的流動叫賣,種類繁多,舉凡與生活有關的家庭百貨,都會有人出來叫賣。
我是在鄉下長大的,記憶深刻,印象鮮明的,大概跟童年的生活有關。收買破銅爛鐵的叫賣声,「有洒矸徜賣嘸?」最常聽到,這是小孩子零用錢的來源。農家飼養家禽家畜,除了過年過節,拜拜打牙祭之外,也是用來貼補家用。「有雞徜賣嘸?」也是一種叫賣声。母親養了很多雞,也是用來貼補家用。每次賣雞的時候,小孩子要幫忙追趕抓雞。以前都是野放,不像現在關著養。
叫賣声主要還是賣東西居多。印象中很深刻的幾個小人物,很有趣。隔壁村有個賣魚的,名叫「興仁」,他用脚踏車後座載著籃子,到村莊挨家挨戶賣魚,一籃子魚能賣多少錢呢!農家很節省,捨不得買魚來吃,快到中午的時候,會來找母親幫忙,把剩下的魚,很便宜全賣給母親,都是便宜的,魚刺很多的「狗母魚」,母親就用來做魚鬆,給我們帶便當用。
還有一個賣「蚵仔」,更辛苦了。年紀不小了,講話的聲音很痧瘂,我們都叫他「痧聲仔」。他用走路的,從鹿港挑著一擔牡蠣,天未亮就出門,邊走邊賣,走到我們家,差不多將近十五公里。每次他來,父親知道他的辛苦,一定會跟他買。在當時牡蠣是高級食物,如果沒有這位老人家的辛苦,我的童年大概不容易吃到蚵仔。這一號人物,是我們兄弟常懐念的。
更有趣的,是一個賣茶葉的,從員林騎腳踏車,載著一大袋茶葉,至少要騎二十公里,才會到我們家。在我們那個聚落,只有我的父親跟他買茶葉,跟父親很聊得來,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,中午就留在我們家吃飯。每次一來,就要耗上半天的時間,也不過是賣二斤茶葉而己,我不知道他一天能賺多少錢。每隔幾個月,就会看到他來,他似乎是來探望老朋友,而不是來做生意的。
這些流動商人,與大人互動較多。過去的村落,很少有外人來,這些沿途叫賣的流動商人,好像是聚落中的定時常客,眼看著父母跟他們互動,那種亦友亦商的情景,給我們這些小孩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當然,也有許多流動叫賣商,跟小孩有関的。「來剃頭喔!」剃頭師騎脚踏車,帶著小箱子,到村莊來為人理髮,大人小孩都有,在樹下,坐在板凳上,就開始剃頭了。當時這種生意,沒有競爭,都是同一個人,定期會來,而且很便宜。
這位剃頭師的弟弟,是專門修理皮鞋,也是騎脚踏車,載著特製的工具箱,木箱上還寫著標語,一邊寫「修理皮鞋」,另一邊寫「皮鞋修理」,他的叫賣聲是「皮鞋修理皮鞋」,省略得有趣,小孩常學他的叫賣聲。
現在的鞋子,堅固得很,不論是布鞋還是皮鞋,很少聽說,穿到破了壞了才丟棄。初中高中,我讀的是在八卦山上的彰化中學,可能是上下坡度大,或是科技因素,學生時代的鞋子,很容易就穿破。有時已經穿破了,還是繼續穿。星期假日,聽到「皮鞋修理皮鞋」的叫賣聲,我就感到一陣興奮。我們小孩子圍著看他修理鞋子,也覺得很好玩。
另外有一些叫賣聲,是針對小孩子而來的。這類叫賣聲,對小孩子有很大的引誘,偏偏農家的小孩,根本沒有零用錢,父母很少買零食給我們吃,所以到現在,我還是養成不吃零食的習慣。小孩子那有不愛吃零食的道理,我們兄弟都很乖,雖然心裡很想要,却從跟父母吵著要買。
有一位老先生,他用走路,挑著一擔糖果蜜餞之類的零食,沿路叫賣。每到一處,他先用銅鑼,噹!噹!敲二下,所以我們都叫他「開開仔」。每次他來,父親總是顧著和他聊天,從未了解我們的感受。父親很有威嚴,我們也不敢靠近零食攤。
有一次,我們真的是禁不起零食的誘惑。三哥竟拿了日本錢幣,指揮我去買零食。三哥大我六歲,聰明多了,很會用腦筋。那時候,台灣光復不久,家裡有很多日本錢幣,小孩拿來當玩具。三哥認定這位「開開仔」,年紀大了,視力一定不好,可能無法分辨真假。
三哥自已不敢去,我是硬著頭皮,照著三哥的指示去買了,果然也成功地買了幾棵橄欖回來。雖然成功地買到手,但是我們仍然不敢吃,萬一被發現,我們會賠不起。我們幾個兄弟,躲在門後,從門後偷看那人的反應。
那人只顧著和父親聊天,錢幣握在手上,沒有細看。
過了一會兒,那人開始叫了:「囝仔兄!這是假錢呢!」
我們一聽,知道出包了,還好沒吃,只好乖乖地,原封不動退還給人家。
這一幕,被父親看在眼裡,一向嚴格的父親,看到這一幕,並沒有生氣,只淡淡地說:「愛吃囝仔!」他把那一包橄欖買下了。
還有一個叫「風輪」,專賣巴樂。他賣的巴樂,是削皮,浸泡甘草水。他用「秧船」裝巴樂,頂在頭上,邊走邊叫賣。現在想想,全部賣完,能賺多少錢呢?
賣「鳥梨糖」的,想在也看不到了。竹竿上綑紮一團稻草,上面插著一串串鮮紅的「鳥梨仔」,看起來,令人垂涎。
用現在的眼光看來,這些沿途叫賣商,的確够辛苦了,人力只能帶一點點貨物,全賣完也賺不了多少錢。以前的人,不貪心,能賺一點錢,就很滿足了,生活够用就好。在他們的心中,沒有賺大錢,發財這個概念。
社會型態變遷很大,現在回到童年居住的鄉下,也是聽不到這類叫賣聲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