鉛色水鶫
三水大師的攝影作品
本文刊於飛羽239期野鳥學會出版 張蕙莉主編並提供版面特此致謝
認真觀察鉛色水鶇的王進明 鐘友聯
一 從養鳥到賞鳥
我住在民生社區的時候,常利用假日的清晨,到民生公園運動,在那裡也認識了許多愛鳥的鳥友,不過他們雖然愛鳥,但是愛過了頭,變成愛養鳥的人。民生公園成了愛鳥養鳥蹓鳥人聚集的公園,養鳥人士,喜歡養嗚鳥,越會嗚叫的鳥,越受喜愛。
一大早就到公園蹓鳥的人,除了訓練鳥的膽量,鳴叫的能力之外,多少有點現寶的意味,漂亮的鳥,很會鳴叫的鳥,掛在公園,馬上吸引一群人圍觀,議論紛紛,主人也得意洋洋。精緻雕刻的竹籠,高級的瓷製鳥杯,在這裡都可以看到。
這些養鳥人士,以中年以上,上了年紀的人,退休人士居多,養鳥消遣,以鳥會友,消磨時間。當時我認識了一位年輕人,名字叫王進明,遠從新莊來蹓鳥,他從事照明事業,與我互動最多,後來他放棄了養鳥,改賞野鳥,並認真從事野外觀察紀錄。當時我經常在「鳥禽天地」發表文章,所以把他觀察鉛色水鶇的紀錄交給我。
後來我搬到山上,日日與鳥為伍,「鳥禽天地」也停刊了,不再寫賞鳥文章,與王進明也失去了聯絡。
近日整理文件,發現這份資料,決定把它整理公布,以免愧對好友。雖然時過境遷,時間己久遠,但仍然不無參考價值,王進明的心血也不致白費。
二 醉人的鳥音
「您怎麼會想到要去觀察鉛色水鶇?」我問王進明。
「那是在民國八十年三月四日,生平第一次在野外,聽到鉛色水鶇嘹亮的鳴叫聲,非常悅耳,令人陶醉,而且無法忘懷。」王進明得意地說。
「在野外想要觀察到鋁色水鶇,很不容易,牠是保育類,十分稀少,相當珍貴,而且領域性強,多單獨行動。您是在那裡觀察到的?」我好奇地問。
「那是在三峽大豹溪十八洞天,這是我生平第一次,在野外與鉛色水鶇相遇,也是首次在野外觀察鉛色水鶇。這次的經驗,震撼了我的心靈,讓我念念不忘,所以隔了幾天,也就是三月六日的下午,我又到同一個地方進行觀察。」
「這次有觀察到嗎?有聽到悅耳的鳥音嗎?」
「這次更妙,更幸運,好像看到了一幕愛情故事,很有戲劇性。」
「願聞其詳。」
「這次,前後足足觀察了六十分鐘。剛開始,聽到雄鳥興奮的鳴叫聲,可是我卻用雙筒望遠鏡鎖住母鳥,因為這次我想發現鳥巢,想籍著母鳥回巢的路線,找到鳥巢的位置。可是未能如願,因溪中巨石林立,竟然跟丟了,於是把鏡頭轉往公鳥身上,公鳥的鳴唱,動作,全部映入眼簾,一清二楚。頃刻間,公鳥突然起飛,衝入草叢,我看得一頭霧水,不知發生什麼事,直到牠追著一隻其他的鳥種飛出,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是在鞏固領域,不允許其他的鳥入侵。」
「鉛色水鶇的領域性的碓很強。」
「鳥的視力,敏感度,反應快得驚人。公鳥回到原來的位置。突然間,我又發現左前方的巨石上,突然飛來一隻鳥,我趕繁拿起望遠鏡仔細瞧,原來是母鳥剛從溪谷沐浴回來,站在巨石上,整理羽毛,並享受日光浴,而公鳥一直在旁邊守護著。」
「能觀察到這個景象,太幸運了,好美,好令人陶醉。」
「美景不僅如此。雄鳥繼續在二十公尺遠處鳴唱,雌鳥似乎是刻意的打扮,似乎有一種挑逗的動作,要讓公鳥動情。我心裡是這樣想著。」
三 難遇的美景
「這一對鉛色水鶇,配對成功,已經進入繁殖期了。」
「公鳥的鳴唱聲,越來越快,越嘹亮,越來越好聽。我的鏡頭鎖住了公鳥,發現公鳥特別的興奮,從未見過。瞬間,公鳥突然往母鳥衝過去,母鳥十分安靜不動,公鳥如願地在母鳥身上停下來,在母鳥背上停了約五秒鐘,只聽見「吱」的一聲,公鳥飛走了,母鳥還留在原地休息。」
「真是難得的奇遇,您竟然觀察到鉛色水鶇的交配行為。鳥類的求偶,交配行為是很難觀察到的,絕大多數的賞鳥者,終其一生都觀察不到。您太幸運了,上天給您這個機會,就是要引導您去觀察鉛色水鶇的生態。」
「的確,這是難得的經驗,生平第一次觀察到鳥類繁殖下一代的交配行為。」
「鳥類繁殖下一代,這只不過是初步的動作,接下來的下蛋,孵卵,育雛,更精彩,更有趣,有繼續追蹤下去嗎?」
「遺憾的是,我並沒有找到鳥巢,無法繼續追蹤觀察下去,主要是因為這裡的地形險惡,巨石林立,能築巢的石洞很多,且不易攀爬,只好放棄追蹤,這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。不過經由這次的體驗,我對鉛色水鶇越來越喜歡,一直想對牠的生態,一探究竟。」
四 找到三個觀察點
「有了第一次有趣的觀察經驗後,是否有找到其他的觀察點?」
「除了大豹溪十八洞天之外,我又在三峽找到三個鉛色水鶇出沒的點。一是在三峽湊合橋下岩洞中,二是在三峽天然谷岩石洞中,三是在三峽熊空廟下。這三處溪谷,都有鉛色水鶇出現,同時在岩洞中,被我找到了鳥巢。」
「皇天不負苦心人,既然找到鳥巢,那就可以好好觀察一番了。」
「民國八十年二月七日,我在三峽天然谷岩石洞中發現了鳥巢,但是我判斷是去年的舊巢。隔了一星期,我再度來看,也就是二月十四號,我發現舊巢已經重新整理,又鋪上了雜草,我知道有希望了,果然又隔了一星期,二月二十一日,我再度來時,已經生了三個蛋,我高興極了。又隔了一星期,二月二十八日,我再來時,事情不妙了,鳥蛋不見了,岩石上有攀爬的痕跡,果然是被破壞了,地面上有蛋殼,溪谷有人來烤肉,發現了鳥巢,因而遭到破壞。從此就看不到鳥了。」
「真是太可惡了,愛鳥的人是把雛鳥捉去養,而破壞鳥蛋,是何居心,令人不解,只能說太可惡了。」我感慨地說。
「希望明年能在更隱密的地方築巢,才能確保安全,不被發現。」
「還有其他的發現嗎?」
「同樣是在民國八十年,三月十二日,在三峽熊空廟下的石壁上,發現了鉛色水鶇的鳥巢,這個巢做得十分精緻,由下往上看,完全不像鳥巢,因為外面,底部都用青苔包住,讓人誤以為石頭長青苔。待我爬到上方,由上往下看,才確定是鳥巢,不過,還沒有下蛋。」
「能看到鳥巢內部,是很好的觀察點。」
「是的,三月十九日再來觀察時,己生了三個蛋。四月六日,已看到三隻雛鳥孵出,而且有一點體毛。四月十一日,頭部的羽毛己長出,全身羽毛,快長齊,眼睛已亮。發育很快。」
「這一窩小鳥,已經順利孵出,能看到雛鳥孵出,應該是很開心的事。」
「不錯,我常惦記這個地方,隔年,我還是回到同一地點觀察。八十一年三月九日,我回到同一地點,未發現鳥巢。三月十九日,再回來看,也是未見巢。我很想知道,鉛色水鶇會不會在同一地點築巢。」
五 連續三年的觀察
「這是個有趣的問題,鳥會不會利用舊巢,用自己的舊巢,或是別人的舊巢,或是同一地點築新巢,都是值得探索的問題。」
「我曾經在同一地點,連續觀察三年。我只能說,適合築巢的地方,安全的地方,鳥會常來築巢。」
「能夠連續三年都發現鳥巢,那一定是不錯的地方,在那裡呢?」
「那就是三峽湊合橋下一岩洞中。八十年三月六日,發現鳥進出,發現了鳥巢,母鳥發覺我靠近,出洞後往下低飛,公鳥一直鳴叫,發出警戒的叫聲,似乎是要把我趕走。我用長鏡頭觀察,發現已生了三個蛋。三月八日,尚未孵出,三月十二日,尚未孵出。三月十九日再來看時,雛鳥已孵出,大概有二天了。」
「這一窩也順利孵出了。」
「次年,也就是八十一年三月九日,在同一地點,有巢,而且己下了三個蛋,三月十九日再來時,看到四個蛋。三月三十一日再來時,發現雛鳥已孵出多日,應有一星期吧!不過,只孵出三隻。」
「能順利孵出,那就很不錯了。」
「第三年再來時,地形己破壞,上方整修道路,傾倒廢土,破壞地形,石洞中已不見鳥來營巢。」
「太可惜了,自然環境常遭破壞。」
「八十二年二月七日,在離原地一五O公尺的溪采巨石上,發現一對鉛色水鶇,順利地追蹤到鳥巢。二月二十一日,發現己下了三個蛋,二月二十八日再來時,看到四個蛋,三月五日看到孵出二隻,三月十六日再來時,雛鳥已不見了,希望是離巢飛走了,而不是遭到意外。」
六 野鳥的生態觀察
「觀察野鳥的繁殖育雛過程,當然很有趣,也要花很多時間。」
「最重要是不能造成干擾,還好,我的觀察沒有造成傷害,雛鳥順利孵出,否則那就罪過了。」
「現在反而攝影學會的人喜歡觀察,他們為了拍照,如果能留下珍貴的鏡頭,感人的畫面,也是很有意義的。」
「賞鳥的人,都會有這個過程。」
「是的,我也曾經觀察過,覺得壓力很大,很沈重,掛慮很多,直到雛鳥育出,離巢飛走才放下這顆牽掛的心。」
「愛鳥的人,都會有這個心情。」
「我是覺得,我們要設定目標,己經知道的,有資料可查的,就不必大費周章了。」
「觀察是在享受過程的體驗,樂趣,每個人都耍有自己的體驗。」
正是如此,每個人都想自已拍到好的鏡頭,才是滿足自已的成就感,否則為什麼有那麼多人,那麼辛苦,到處搶鏡頭呢?
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吧!
現在我們發現野溪的整治,大量使用水泥坡崁,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,鳥也找不到築巢的地方。我倒希望能盡量使用生態工法,讓生物能保有牠們的棲息地。
附記
王進明先生己經失去聯絡了,當時好像聽說要到大陸經商。讀者諸君,各位鳥友,如有訊息,盼能提供。
我的電話:02—26656666 電子信箱cyl6656666@hotmail.com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