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玉蟾園



















池上盡在眼底 ◎鐘友聯
新聞日期:2009-10-27
 
很旱就想自己開車走一趟南橫公路,如今總算找到幾天,可以真正放空自己的時間。為了有充裕的時間,在山中享受陌生的旅程,我計畫在池上住一晚,次日清晨,可以很迅速進入南橫公路,充分賞玩山中的美景。
池上是魚米之鄉,是個純農業的鄉鎮,以池上米,建立品牌,聞名各地。
在純農業的鄉鎮,能否找到合宜的住宿環境,事前是有些擔憂。於是,出發前做了一點功課,在網際網路搜尋到一點資訊,知道有幾家民宿,也就放心了。
午後就到了池上,想在這裡住宿,純粹是為了不想趕路,徹底放鬆自己。在小鎮的街上閒逛,別有一番樂趣。每到一個地方,我就想透過小街,店家,夜市,來了解在地人的生活狀況。
池上小街,就是沿著台九線,二十甲線這二條主要公路,而聚集商家住戶,而繁榮起來的。池上的主要人口,都聚集在這裡,這裡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圈。
迅速逛了一圈之後,發現在池上住宿,完全不是問題。街上有池上旅社,住一晚六百元,民宿很多,大多集中在大坡池附近。大坡池是池上唯一的景點,到池上的人,大概都會到這裡來玩。
沿途可以看到的民宿招牌,風格各有不同,有的在街上,有的在山上,也有在休閒農場。民宿的主人,有的是公務員,有的是新聞界,媒體人返鄉開創,也有藝術家,書法家。
來到池上,想住民宿,可以有很多選擇。
出發前的規劃,本來是想住到主人擅長書法的那家民宿,晚上可以看他現場揮毫,同時與主人對話。
可是,最後我是選擇住在「玉蟾園」。「玉蟾園」是農家民宿,只是磚造鐵皮屋,且屋內並不寬敞,沒特別之處,很平常的民房。而我會選擇這樣的民宿,主要是因為這裡的景觀很好,居高臨下,前庭毫無遮蔽物,視野開闊,整個池上盡在眼前,大坡池就在山腳下。
來到這裡,在前庭坐下來泡茶休息,不想再出去了。民宿主人住的地方,還要再往裡走五十公尺,今日沒有其他的客人,我在這裡坐下來休息,不受干擾,可以真正的放鬆,自由自在地活動,就像自己的家一樣。
「要到我家,必須經過您家。」民宿女主人竟然跟我這麼說,彷彿真是我的家。「她是我媽。」女主人說。我看到一位農婦,騎機車往屋後駛去。
我往屋後走去,果然看到一大片菜園。老婦人忙著拔了一堆蘿蔔。
「明天一大早,要送去給菜販。」老婦人說。
「這麼一大片菜園,自己鐵定吃不了,有人買,真好。」我接著又問:「您幾歲了。」
「八十歲了,種菜運動,不會無聊。交給菜販賣,比較輕鬆。」
我繼續往後山爬坡上去,又看到一大片的果園,清一色種的是橘子,結實纍纍,一顆顆果實,都很費心地用紙袋包著。要有好的收成,就必須花那麼多的心血。要怎麼收穫,就得怎麼栽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。誠非虛言。
果園就在屋後,高度又高了一點,從這裡往前望去,視野更好。整座山,十分清靜,就只有這一戶人家。池上全景,盡在眼底。
山路繞了一圈下來,正好經過主人的家。老先生正好載了橘子下來,仔細一看,跟平常吃的橘子不一樣。
 「這種叫做肚臍柑。」老先生拿起刀子,切了一顆:「吃吃看,很好吃喔!」
「好吃,很甜。第一次吃到肚臍柑。」我邊吃邊問:「老先生,您幾歲了?」
「八十六歲了。以前是荒山,我七十歲才上山開墾,如今己有收成了。」
兩位老人家,認真工作,身體健康得很。山上人家活得健康,不是沒有原因。環境好,空氣好,最重要的是,活著就要動。
老先生工作完,洗個澡,騎著機車下山去了。第二天,一大早,我一開門就看到老婦人,從山下騎機車上來,她已經把昨天採的蘿蔔,送到菜販手中了。
民宿主人正在工作室,準備教小朋友彩繪的材料,我也發現了一些陶器作品。
「妳也做陶嗎?」
「我是台北的協和工商美工科畢業的。」女主人說。
「兩位老人家身體那麼好,真不簡單,年紀那麼大,還做那麼多事。」
「是我的父母,我接他們來住。這塊地是我公公婆婆留給我們的,從山腳下一路上來,都是我們的地,總共有八甲。」
「怎麼命名為玉蟾園呢?」
「這是為了感念公公婆婆把這片土地留給我們。公公叫賴阿玉,婆婆叫李秋蟾,為了紀念他們,所以命名為『玉蟾園』。」女主人彭玉琴說。
現在的年輕人,懂得感恩,值得讚嘆。
走到草地上,果然看到他們勒石紀念,上面寫著:
昔時月宮,今日玉蟾
 在這裡
 沒有吳剛伐桂的滄涼
 卻有綠草青青,枝葉繁茂的蓬勃
 在這裡沒有嫦娥奔月的淒苦
 而有熱情誠摯的在地人
在這山坡上的農莊,渡假休息,沏壺茶,輕鬆得很。美不勝收的池上夜景,盡在眼前。很慵懶地在這裡渡過一個下午和整個夜晚。
雖然只是過客
 樸實的玉蟾園
 已經在我的腦海刻下了印記
 在那值得留戀的地方
 有個懷念的夜晚※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隱逸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