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2--9 (2).jpg

一生與茶為伍的楊鈴聲

  • 村民心目中的土地公

    德濟法師、德進法師陪我一起拜訪鶴岡農場的老廠長,楊鈴聲先生。

    「以前的鶴岡村民,為什麼會把您當成土地公呢?」

    「四十年前,這裡的街道,沒有什麼商店,街道冷冷清清,土地貧瘠,居民都是種地瓜、花生為生,能吃米飯的不多,貧苦的農民,有的吃樹薯中毒而死。過去這裡很封閉,原住民居多數。生活落後、貧困,雜糧是唯一果腹的食物,小孩子們不論冬天夏天,都是光著腳,沒錢買鞋子。可是後來成立了鶴岡茶場,村民生活改善了,生活環境也改善了,這些成果,完全是他們在鶴岡種茶換來的,而我是鶴岡茶場場長,他們很感謝我。」民國十五年出生於上海的楊鈴聲說。

    「想要改變觀念,鼓勵他們種茶,恐怕也是很不容易的。」

「相當困難,費了很大的力氣。在他們簡單的頭腦裡,把他們的土地,拿去種花生、地瓜,都無法吃飯,拿去種茶,又不能當飯吃,有什麼前途。為了要鼓勵他們種茶,很辛苦,每天晚上,帶著米酒,挨家挨戶,展開遊說工作,最後,他們說是礙於情面,願意試試看。」

「種茶能帶來財富,恐怕也要有很多配套措施。」

「當時李國鼎擔任部長,他主張照顧農民,不與民爭利,茶場收支平衡即可。所以土地銀行鶴岡農場,與茶農是採利潤分享制度訂有『增產獎勵辦法』及『農工利潤分享制度。』對農民非常有利,造福了很多農民。」

  • 服務農民

    「鶴岡茶廠對當地農民貢獻很多,您是什麼時候到鶴岡?」

「我是民國五十二年元月,當時我三十五歲,調任鶴岡茶場擔任場長的職務。當時的茶場,只是小小的『鶴岡工作站』四周荒煙蔓草,茅草長得比茶樹還要高。」

「過去是外行領導內行,報喜不報憂,上面的人無法瞭解真相,無法提出對策。過去也是提供茶苗,補助肥料,但是茶葉仍然沒有收成。我來了之後,才找到原因。當時的原住民,不知道肥料的用途,把肥料拿去換酒喝掉了。當時,我把茶農分成三類:藍色茶農是工作勤奮,能照輔導人緣按部就班去做。第二種是白色茶農,抱著可種可不種的態度。第三種是紅色茶農,會把肥料拿去換酒喝,農務人員每天跟在後面,非親眼看到把肥料施在茶樹上才放心。」

「政府的美意,往往無法達到。」

「土銀與農民的經驗辦法,土銀收30%,農民得到70%,施行一段時間後,發現農民有怠工現象,不認真經營,生產量大時,他們認為被土銀分走了,所以不願意大量生產。後來,我就調整辦法,獎勵農民致力增產,凡每公頃年產量超過三千公斤以上,悉歸農民所有,土銀不予分收。」

「您的著眼點,都是為了農民著想。」

「農民有利可圖,他們才會勤奮工作。經過幾年的經營,鶴岡地區的農民,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」

  • 一生與茶為伍

    「您怎麼會對茶這麼有興趣,把一生奉獻給茶。」

    「我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六月隻身來台,插班進入台大農藝系二年級就讀。現在只有碩士博士要有論文,以前台大就有學識論文,我的學士論文就是『茶樹各種品種的葉片分析』,台大畢業後,就到農林公司所屬的魚池茶場工作。學生時代研究茶,畢業後也到茶場工作。」

    「您與茶結緣很早。」

「我在讀台大農藝系時,就開始研究茶,每年暑假,到林口的茶研習所學習茶葉,也跟文山師傅製造烏龍茶。也到茶葉改良場研習。一生的工作也是與茶有關,在魚池茶廠,從科員、科長,做到副廠長,在三峽大寮茶廠當廠長。」

「您是一生與茶為伍。」

「我在台大農藝係二年級時,李登輝是農經系四年級,在同一棟樓,俞國華當行政院長時,我的同學們都飛黃騰達,他們看到我在鄉下、山上,好像很不得志。其實,我很滿意我的生活,每日遊山玩水,與大自然接觸,對身體的健康有幫助,又有錢可拿。」

的確,從楊鈴聲場長的身上,可以得到見證,八十幾歲了,臉色紅潤,聲音宏亮,身體的確相當硬朗。

「您一生與茶為伍,為鶴岡茶場投下相當大的心力,後來鶴岡茶場面臨關場的命運,您的內心有什麼感觸。」

「當然是很無奈。整個大環境在變,政策也在變,我們已經完成階段性的任務了。」

「您的貢獻用心,留在村民的心中。」

  • 感動的時刻

    「過去的鶴岡茶場結束了。高興的是,現在聖輪法師又帶著一群人,來復興鶴岡紅茶,而且成立了鶴岡茶廠,真是令人太感動。」

    「聖輪法師有一種使命感。」

    「過去我們那些鶴岡茶場老員工,知道了,都非常高興。鶴岡紅茶在許多愛茶人的心目中,留下很深的印象,現在能夠再喝到新的鶴岡,滿足心中的懷念,是非常有價值的。」

    楊鈴聲接著說:「那天,聖輪法師的鶴岡茶廠成立了,開幕那天,請我去剪綵,我拉著繩子,有點發抖,因為我的內心太感動了。」

    「聖輪法師非常有心,他是用生命在愛茶的人。」

    「開幕那天,我看到鶴岡國小的小朋友跳舞,內心也有感動,也有感觸。這些小朋友的父母,過去都是茶場的員工,或是茶場照顧的農民,過去的小朋友,沒辦法上學,沒錢繳學費,現在的小朋友,個個聰明活潑,又有才藝。」

    楊鈴聲是個愛茶的人,一生與茶為伍,研究茶,從事茶葉的工作,對台茶有貢獻,特別是鶴岡地區的農村,受惠更多。

    他一生不慕榮利,熱愛自然,喜歡在山裡,偏僻的鄉村貢獻他的專長,他活得健康有尊嚴,他認為人生應當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,充實心靈的生活。老天給他的回報,就是給他健康的身體安享天年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一生與茶為伍的楊鈴聲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隱逸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