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茶論茶
茶是一種商品,但和其他的商品又不一樣,差異性很大。一般的商品,從工廠生產出來,品質規格售價都是一致的,容易做到產叟無欺的地步。可是,茶這種商品就難多了,它的品質難以標示,買賣雙方只好透過「試茶」來進行交易了。
「文章、風水、茶,真懂沒幾人」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,可見茶的交易,難免存在著黑暗的一面。一種商品、一種定價、一種茶一種售價,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,可是,現在我仍然聽到,同樣一種茶,它的售價是浮動的,因人而異,當然,裡面就存在著不真實,騙的成份存在了。
買賣是雙方心甘情願的事,特別是茶這種商品,感官的覺受為主,主觀的成分很重,人家喜歡就好,干卿屁事。話是不錯,但是,茶到底是個客觀存在的東西,是不是好茶,也是有個衡量的標準。
真正的茶人,要懂茶,要能就茶論茶,每一種茶,都是依「香甘醇韻美」不同的層面去評量,看看是否呈現該茶的特色,包種茶就要有包種茶的特色,鐵觀音就要有鐵觀音的韻味,如果把包種茶做成鐵觀音,或是不像包種茶又不像鐵觀音,在技術的層面是有問題的。
我們常聽到有人在批評比賽茶,認為那只是評審的觀點,未必是好茶,這種說法,大概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。比賽茶得到冠軍,拍賣時一斤可賣到一百八十萬,這是名利雙收的事,如果真有本事,何樂而不為。批評比賽茶的人,往往都是無法入選的人,如果您的技術真好,你也可以迎合評審的觀點試試看,問題就是你做不到。評審當然是以包種茶的標準評包種茶,以烏龍茶的標準評烏龍,而不會以包種茶的標準去評烏龍茶,這就是茶論茶。
賣茶的人,往往不能就茶論茶來賣茶,買茶的人,也不是就茶論茶來買茶。
像茶藝館所賣的茶,賣的是環境,賣的是空間的舒適感,同時也是賣時間,他所賣的是茶以外的附加價值,都加在茶身上,一兩茶的價格,恐怕就是等同外面一斤茶的價格。買這種茶,喝這種茶的人,他不一定懂茶,他只是愛茶周邊帶來的感覺,不一定是在享受茶。
現在很多人喜歡參加茶會活動,似乎是以這種觀點居多數,不一定懂茶,不一定是在享受那杯茶,而是活動本身,或是茶藝本身所帶來的氣氛。當然,如果懂茶,有好茶,又有好的氣氛,好的環境,豈不更好。
又有一種人,他的茶能賣很好的價格,但未必是好茶,因為他在賣茶的同時,他是在賣「話」,賣「思想」。很多人買他的茶,未必是懂茶,未必是喜愛他的茶,而是認同他的理念,他的想法,喜歡聽他講話。
有的人是在賣它的包裝、品牌,也許同樣的茶,透過他的包裝、印上他的品牌,就可以賣不同的價錢,因為有人喜歡買品牌,喜歡買包裝,未必懂茶,未必是真要享受一壺好茶。
當然,一個茶人,如果真有好的技術,能做出好茶。又有好的言詞來詮釋他的茶,同時做好包裝,建立品牌,豈不兩全其美。可是我碰到的,卻沒有那麼幸運,我確信,很多人以高價買他的茶,只買他的「話」,買他的「思想」,並不是買好茶。以他包種茶來說,不論就色香味各方面來看,均不及格,坪林的任何一家的茶,都比他好。如果要參加比賽,保證「脫褲」,無法入選,無法上評選桌。但是他仍然可以把它詮釋得很好,茶這個元素,是很容易被引導的。他仍然可以賣很好的價錢,因為很多人,無法就茶論茶,很多人不是要買好茶,而是買感覺、買友誼、買交情。
我也碰到謙虛的茶人,他說他的茶,參加比賽是無法得獎,他無法做出評審要求的茶,雖然他的茶不是很好,但是有人喜歡,有人專門喝他的茶,喜歡它的口味,他的茶沒有滯銷的問題。這是殷實的茶農的見把。茶是個迷人的東西,沒有一種茶可以適合所有的人,每個人喜愛的茶,可能都不一樣,喝自己喜愛的茶,不互相欺騙。
茶本身是會說話的,如果您懂茶,它會告訴你,你也會了解它。茶是個客觀的東西,是不是好茶,也有個客觀的標準,這是專業建立起來的。
茶是個客觀的東西,也有主觀感受的一面,因此也就有個人喜愛的問題,這是無妨的,但是要能就茶論茶,而不被牽著鼻子走。
捫心自問,我們要的是什麼,如果是要茶,那就認真找茶,找自己喜愛的茶,合乎自己口味的茶,如果僅僅是附庸風雅,聽聽別人怎麼說也是無妨的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