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火與泥土的舞動  ■鐘友聯

 

中華日報副刊《2009/10/11 》

 


 陶藝家張膺康的工作室,用書法寫了三個大字:「不知火」。乍看之下,有點摸不著頭腦,細推之下,才恍然大悟,原來火在陶藝家的心目中,已進入了化境,不知火之為火,火不只是火而已,它有活力,有生命,變化萬千。
 「柴窯燒陶很辛苦,樂趣是在整個過程。燒一次窯,要三天三夜,二十四小時,不斷地投柴升溫,直達一千二百度的高溫。柴窯與電窯瓦斯窯不一樣,它是可以觀察到火在窯內的舞動,火苗的流竄,在泥塑的坯體,紋身,這是可以觀察到的,這是火與泥土的舞動,很美。」彭山柴窯的主人如是說。
 我認識幾位陶藝家朋友,他們很迷戀柴燒,過程動人,結果讓人驚艷。
 柴窯燒陶的過程,一直是我想參與,身歷其境,體驗其中的樂趣。這次難得遇上彭山窯要燒窯了,許多陶藝家也群聚過來。
 「這是我看過最乾淨的窯,以前我是懷疑,柴窯一定要弄得那麼髒亂嗎?」
 「這是我們對窯的尊重,我們對泥土,對窯都很尊重,萬物都一樣,我們尊重他,他會給我們回報。」窯主這麼說。
 「這個窯是您親自造的?」我問。
 「這個窯是我造的,不是我發明的,這是中國傳統的東西,是老祖宗的智慧留下來的。柴窯有大有小,但要把握一個原則,窯體的容量與煙囪的容積要一樣,煙囪的高度與窯體的長度一樣。」
 這就是要掌控溫度,設計不妥,往往溫度無法升高,白白浪費木柴。
  燒窯的過程雖然有趣,卻是十分辛苦,日夜輪流排班,投柴顧窯,同時欣賞火 ,焰的竄動,發出呼呼的鳴聲,艷紅的火艷,將陶坯燒得通紅。現在我了解了,愛陶的人,是真正懂得玩土與玩火的人。
 過程雖美,結果更是令人期待。開窯的時刻,陶藝家們又群聚過來了,個個懷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,迫切的想知道,上天對他的作品,是否有特別的眷顧。柴燒的結果,往往是天意,木灰在高溫下形成的天然釉,不論是顏色,圖形線條,都不是人為可以完全掌控的,這是上天賦予的天然藝術,難怪作品一出窯,驚艷聲連連,常得到意想不到的美,當然偶而也會出現嘆息的聲音,最可惜的當然就是燒破了,裂開了,那就前功盡棄了。對資深的陶藝家而言,司空見慣了,那是個常態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 「既然柴燒的結果是天意,那麼藝術家是不是無法掌控他需要的顏色或紋路,或是他想要表現的目的?」
  「這需要窯內技術,需要經驗的累積,作品在窯內擺放的位置,火路的方向,前後高低,都會影響火紋的結果,透過這些原則,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。」
 原來一件傑出的柴燒作品,是藝術家和上天共同合作的,難怪陶藝家要懷著尊重感恩的心來燒窯了。
 

 請繼續點閱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yl6656666/18165098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yl6656666/26102699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無隱逸士 的頭像
    無隱逸士

    學不厭書房

    無隱逸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