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廬主趴趴走


參觀「60年代旅巴黎台灣畫家展」
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 
台北的巴黎風        鐘友聯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刊於巴黎視野第八期

          
~~~
參觀「60年代旅巴黎台灣畫家展」有感

 

  炎熱的午後,台北的天空萬里無雲,我流連在國父紀念館的各個展覽場,享受藝術的清涼。

  中山畫廊展出的「60年代旅巴黎台灣畫家展」,主題鮮明有趣,特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這個畫展,展出當年留學巴黎,廖修平等十三位畫家的作品。

  我說這個畫展的主題鮮明有趣,主要是因為我發現了,這是三條經緯線交會在一起,而形成的一個畫展,很特別,與一般的,十個畫家聯合舉辦的畫展,當然是大異其趣的。

   60年代,留學巴黎,台灣畫家,這三個條件,是參展畫家必備的條件。60年代距離現在,己算是相當久遠了,當年留學巴黎的畫家,可能很多,可是隨著時空環境的變遷,大家分散各地,或許失去聯絡,如今相隔近五十年,在2009年的七月,竟又能相聚在一起,舉辦畫展,這是多麼難得啊!世事無常,而大家又能不斷地在畫藝上精進,真是難得啊!

  60年代的台灣,各方面都不算進步,經濟也算落後,只能說是蓄足能量,正準備起飛的時候,在這樣的年代,能夠出國,到歐洲留學,那是多麼不容易啊!他們都是國家的精英份子,傑出人才。而60年代,台灣的處境並不好,中法關係不穩定,1964年中法斷交了,當年留學生的處境,必然是更加困苦了。留學生,動心忍性,心性得到磨練,在畫藝上昇華了,形成一股創作的力量,所以他們能屹立不搖,成為畫壇知名的畫家。

  巴黎是個浪漫的,藝術之都,從過去到現在,凡是想學藝術,或是想進入藝術這個領域的人,必要參訪的地方。巴黎似乎是獨領風騷,引領世界的藝術風潮,各種前衛的畫派,畫風,都是從巴黎產生,不到巴黎,好像就無法與國際接軌。國際觀是有必要的,但是並不一定非巴黎不可。我內心是這樣想的。

 

   這次我看到這些資深畫家,他們還是掌握繪畫的基本元素,他們並沒有放棄畫布,還是用筆,用顏料。創作,創意,並不是一定要標奇立異,把古怪當創新。這讓我發現台灣畫家腳踏實地的精神。

  60年代,留學巴黎,台灣畫家,這三個元素交會形成的畫展,可以看出台灣藝術家的典,範,那是一步一腳印,務實的精神,唯有腳踏實地才能走更久遠的路。

  這是個難得的畫展,讓我陷入了沈思。

 

  (本文作者,台大哲學研究所碩士,曾在台大講授中國哲學,文化大學講授理則學。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隱逸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