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客為尊的民俗  ■鐘友聯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華副刊 97.6.6.

 

 


 現在臺灣各地的民俗,隨著時代的趨勢,也跟著演變,像我出生地的鄉下,年節、民俗也變淡了,次數變少了,與小時候相差很多。
 唯獨我退休後居住的山區,年節、民俗、祭拜活動還是維持得很頻繁。五年一次的「迎媽祖」活動,全鄉整年熱鬧滾滾,家家戶戶「殺豬公」拜媽祖,每村、各部落排定時間輪流「迎媽祖」,個個都輪流到親戚家吃拜拜,盛況空前,就是在這偏遠的山區,也會造成塞車、停車不便之苦。
 每年各村各部落,定期的拜拜也是十分熱鬧有趣。每
聚落,有不同的廟宇,雖然同一村,祭拜日期不一樣,祭拜的日子,就是請客的日子。
 請客的方式,與其他地區不同。一般請客的方式,是主人預計要請多少客人,等到客人到齊後,一起開席,而此地是,客人隨
到隨吃,不必等待。這種方式,可能跟過去山區交通不便有關,過去沒有道路,出門靠雙腿走路,遠近不一,有的要走一兩小時,有個要走兩三小時,難得出門一次,藉機到家家戶戶串門,聯繫情誼,於是這家吃過,換到他家,從午後,一直吃到晚間。
 有一次,鄉公所辦理的解說員培訓課程,請我去講課,我問他們鄉間這種民俗請客方式,有何特徵,大家都說,這叫「流水席」,我說,稱做「流水席」,只能顯示它的通俗,無法展現它的尊貴,我們對鄉土文化,必須能畫龍點睛,才能顯示它的尊貴,我說,這是「以客為尊」的民俗,主人體諒客人走了幾個小時的山路,很辛苦,應該隨
到隨吃,吃完隨時可以上路,而主人很辛苦,從中午開始,陪客人吃喝,直到晚上十點,女主人也很辛苦,隨時準備酒菜。鄉間人好客,難怪個個女主人都有一手好廚藝。
 我一向有守時的習慣,參加各類喜宴,總是率先到達,每次總要等上一個多小時,遷居山上後,發現這種以客為尊的宴客方式,的確是主人對客人的最大尊重。只要有人邀請,我一定會參加,因為這是我在山上,唯一可以與鄉民互動,認識新朋友的好機會。每年都會邀請我去吃拜拜的,就是張福堂、陳世義、鐘宗豹、鄭文隆,我是有請必到。因為我心想,人家請您,您不來,下次就不再邀請您了,也就失去與鄉民互動的好機會了。
 
禮失而求諸野,封閉的鄉間,保存了許多傳統的民俗,隨著交通的開發,這類傳統習俗,能保留多久,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無隱逸士 的頭像
    無隱逸士

    學不厭書房

    無隱逸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